文|担扑 最近香港豪门林建岳家族举行新年派对,引起不少人的关注。林建岳是香港丽新集团的老板,同时还是香港潮商协会的会长,也是香港贸发局的领导,可以说是影响力非常大的人物。 派对当天,林建岳93岁的老母亲余宝珠也出席了活动。余宝珠虽然已经93岁高龄,但是精神依然非常好,抽烟的样子依然十分霸气。余宝珠是香港商界的传奇人物,余宝珠虽然是林百欣的二太太,但是她却是林百欣事业最好的帮手。如果不是她,林百欣可能没有后来如此成功的事业。 除了余宝珠之外,林建岳的儿子林孝贤跟女儿林恬儿都纷纷出席了活动。林孝贤也是香港的有名的玩家,他曾经在自己生日的时候,约了100位模特一起开了3艘游艇出海庆祝。 林恬儿则是香港有名的名媛,她毕业于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后来嫁给了何柱国的儿子何正德。何柱国是香港烟草的老板,家族资产也超过了200亿。何柱国的爷爷何英杰是香港烟草的创始人,也是有名的慈善家,一生用无名氏捐款十几亿元。林恬儿跟何正德结婚的时候,港澳几届的特首都纷纷出席的婚礼,李嘉诚等四大家族也都到场了,这是香港有史以来来宾规模最高的一次。 争议分家 其实林建岳并不是林百欣的嫡长子,他只是二房的长子而已。按道理来说,轮不到他来继承家业。不过最终林百欣力排众议,把林建岳选择为家族接班人。不同于其他家族,林百欣是真的把99%的家产都留给了林建岳。 许多豪门都是建立了家族基金,虽然公司是交给某一个人管理,但是信托基金却是每一个人都有 份 的。林百欣则是把180亿的家产都交给了二儿子林建岳,大儿子林建名只获得了180万元,几乎等于忽略不计。 其实林百欣总计有4个太太8个子女,其中四太太后来带着女儿改嫁去了美国。另外大太太还有一个儿子是过继来的。所以有机会分家就是剩下的6个子女。 林百欣的分家十分偏心,女儿不仅仅分不到家产,而且林百欣还曾经跟三太太的女儿林明珠追讨10亿的欠款,还因此把女儿给告上了法庭。 香港十大富豪 最巅峰的时候,林百欣家族是香港的十大豪门,坐拥丽新发展、丽新国际、景耀国际跟鳄鱼恤4间上市公司。在林百欣晚年的时候,由于治家不严,林百欣的家产损失了好几百亿。 林百欣的父亲曾经是香港的银行家,不过他对于林百欣的教育非常严格。林百欣很小就被送回了老家汕头。林百欣毕业之后才回到香港。林百欣自己带着十几元去摆地摊,后来又开了一个服装工厂。 当时林百欣主要是做非洲的生意,很快林百欣就垄断了香港的非洲服装生意,被人称为非洲王。六七十年代,林百欣又进军地产行业,生意越做越大。到了80年代初期的时候,林百欣已经是香港的十大富豪,当时财富比老乡李嘉欣还多。 林百欣自己一生风流,他自己就娶了4个太太。他的儿子性格也都像他。林百欣的大儿子林建名堪称是一个活宝,一生不愿意好好学习做生意,把精力都用在了女人身上。林建名自称一生有上千个女友。 林建名还曾经在台跟两个模特约会,结果林建名被拍下裸照。林建名担心被人勒索,于是自己先把自己的裸照寄给媒体。这个操作真的是神了。 最近几年,林建名跟女明星何傲儿的感情更是引起了巨大的关注。何傲儿是林建名朋友的女儿,两个人相差了50多岁,是标准的恋爱。何傲儿移情别恋之后,林建名曾经在媒体上哭泣。 林建岳虽然没有林建名那么荒唐,但是他的风流事迹也不少。林建岳的原配妻子是谢玲玲。谢玲玲当年也是著名的女明星。除了谢玲玲之外,当年林建岳还跟王祖贤曾经有一段情,也是轰动一时。如今这种风流,或许已经传到了林家的第三代林孝贤身上。 差点败光家产 林百欣自己英雄一生,束手无措几个儿子都不太争气。林建岳年轻的时候,曾经也差点败光了父亲的家产。当时林建岳先是建议父亲收购亚洲电视,结果经营期间亏损高达30亿。 1996年的时候,林建岳瞒着父亲偷偷收购香港富丽华酒店。当时林建岳企图重建这个酒店,发展一个新的五星级酒店。结果一年之后,楼市崩盘,林建岳拿不到贷款,项目搁置了。一年之内,林建岳让公司亏损高达百亿。 东山再起 林百欣束手无措只能重新出山接手了公司。林建岳随后也离开了父亲的公司。让人意外的是,林建岳经过了两次事业失败跟单身之后,开始浪子回头。林建岳创办了寰亚电影公司。2002年的时候,林建岳遇到了导演刘伟强。刘伟强把《无间道》的剧本交给了林建岳。 当时是香港电影的低迷期。刘伟强曾经拍出了著名的《古惑仔》系列。不过当时刘伟强的事业也处于低迷时期。一个失意的富二代林建岳,遇到了一个落魄的导演,加上一个不像警匪片的警匪剧本,最终却创造了一个奇迹。 《无间道》被誉为香港电影史上的一个巅峰。警匪片是香港电影一个独特的类型。《无间道》跟以往的警匪片不一样,因为电影里面竟然没有一个枪战的镜头,故事上面也有极大的突破,过去说的都是警察去黑帮卧底,这次却是黑帮派人到警局卧底。表面上看说的是警匪,其实说的是人性。 这部电影拯救了香港电影,拯救了刘伟强,最终也拯救了林建岳。当年这部电影获得了5500万的票房,成为了香港票房冠军。可以想象如果是在今天上演,这样的电影票房肯定是几十亿的。 对于林建岳来说,他赢得的可不是这5500万的票房。随后寰亚电影趁机在新加坡上市,并且又陆续拍出了几部佳作。林建岳终于成就了自己,也最终再次被父亲认可。这间接让林建岳赢得了180亿的家产。 林百欣去世的时候,家产已经从巅峰的600亿缩水到了180亿。最终林百欣只留给大儿子林建名价值180万的股份,剩下的180亿都给了林建岳。这一次林建岳没有让父亲失望,在林建岳接手之后,家族的生意逐渐有了起色。 最近几年,林建岳在英国有不少投资,他还打算投资几十亿去兴建英国的第四高楼,同时林建岳在英国投资了几十亿收购酒店、写字楼等等。同时在香港的地产、服装生意都按部就班发展,加上女儿跟何家联姻,得到了何柱国这个强援,林建岳的事业更加稳定了。 只给大儿子留180万,却给二儿子留180亿,还跟女儿追讨10亿欠款,其实林家也十分复杂,四房去了美国没有再回来,大房跟二房则不承认三房。另外由于分家的不公平,几房子女也一直在勾心斗角。
黄河,中华民族母亲河,自源头东流,绕九曲十八弯,南下进入中下游,穿晋陕峡谷,向东流经中原地区的河南,在山东地区入海。黄河流域,中华文明发祥地,古代经济发展重心,农业文明高度发达。 万里黄河滔滔水,如甘甜滋润的母乳,哺育炎黄子孙成长壮大,也见证了华夏儿女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顽强奋斗的艰难和曲折。 元末明初,战火频仍,天灾不断,兵荒马乱,黎民遭殃。黄河中下游一带,黄河泛滥,蝗灾横行。据地方志记载,“元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地飞蝗蔽天,人马不能行,百姓大饥”。 古代的中原地区,特别适合农耕社会的人类生活、繁衍,此时,却呈现出田地荒芜、人烟断绝的景象,有些地方甚至成了一片无人之地。 田荒走野兔,不见种田人。生娃缺少生娃的人,上贡难觅上贡的丁。人多好办事,人少好数钱,没人全白搭。 怎么才能让这些地方,填平沟壑,恢复生产,重燃人间烟火? 已完成建国大业的明朝,战略决策:大移民。把人口从人多田少的地方,迁移到地广人稀的地方。移民在北方的主要输出地,选择在山西一带。 山西位于太行山西侧、黄河左岸,受战乱冲击小,多年赶上风调雨顺,相对安稳,人口比较稠密。洪武13年(1381年)全国总人口近6000万,山西人口就有400百多万。 官府衙门号召鼓励,出台优惠政策,软硬兼施,胡萝卜加大棒,甚至连哄带骗,从山西一带,迁移的人口,跋山涉水,翻越太行峻岭,渡过黄河险滩,到人丁凋零的华北、中原及周边地区,安家落户,屯田开荒。 于是,出现了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带有强制性的人口迁徙活动:明初大移民。一般也称洪洞大槐树移民。 不同于以前的两晋两宋,天灾战乱,导致人口由北向南无序迁徙,也有别于后来的清代民国,历险求生,无官方背景的走西口、闯关东、蹚古道和下南洋,这次大移民,是明朝中央政府的计划经济。 移民运动,经洪武、建文、永乐3朝,延续大约半个世纪,涉及800多个姓氏迁出,包罗了大多数的百家姓,移民人口达百万之多。 有歌谣流传至今: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一颗大槐树,寄托了遍布全球的亿万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情怀。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百年前是一家,打断骨头连着筋。移民们,子子孙孙,世世代代,血浓于水,有割不断的血缘亲情。 树挪死,人挪活。可想见的是,古代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不管动因如何,往往是被迫的。但也客观上,促进了生活在不同地区,相对封闭环境中的人们,相互间的交流学习,均衡了人口分布,对生产力格局重新整合,产生影响,乃至成为许多地方,开启航程,逐渐兴起,走向繁荣的源头。 移民新家,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后代子孙,分布各地。有调查资料显示,河南半数以上的村庄,是在明代建立的。 2012年,驻马店中心城区修筑前进大道和重阳大道,交叉口处的王庄整体搬迁。后村民在村旧址处,立一石碑。碑文介绍:明洪武年间,魏、张两大家族,从山西洪洞迁入此地,后成为王庄主姓。这是明初大移民故事,在家族中世代相传的一个例子。
中国人的睡眠质量越来越不好。为什么很多人会焦虑、烦恼、纠结、睡不着?就是因为对未来不确定。焦虑不安、提心吊胆,是不可能睡踏实的。工作混乱、生活凌乱、人际关系杂乱、一切都不确定,脑子怎么能松弛呢? 文|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苏枫 飞速的经济节奏塑造了现代中国人奇怪的生物钟。早饭,从中午开始;入夜后,锦衣夜行,工作、玩乐。朝九晚五的辛苦工作后,很多职场人士的第一选择不是睡觉,而是牺牲睡眠时间投身到夜晚轰轰烈烈的娱乐活动中——由此诞生了城市午夜时分灯火通明的足疗店、KTV、台球厅、酒吧街和小吃街…… 拼命工作、拼命玩乐,在这个时代,人人都是拼命三郎。GDP增速越快,人类越睡不着,似乎已经成为定律。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70年代的日本和80年代的新加坡都曾经因为GDP曲线的不断走高而睡不着觉。中国政府刚刚把今后五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目标设定为7%。这是否意味着,“十二五”期间,中国人会随着GDP的增速而越来越睡不着? 对此,《小康》专访了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陈彦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睡眠门诊主任医师刘艳骄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史占彪,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人的睡眠问题。 社会越发达,有睡眠障碍的人就越多 《小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睡不着、睡不好,睡眠问题到底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刘艳骄:睡眠问题既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睡眠障碍首先是医学问题,国际睡眠障碍分类已经明确属于睡眠障碍的疾病已多达89种。全身各种器官的疾病都可能引起睡眠问题,而不良的精神刺激更是导致睡眠障碍的常见原因。 我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增加了,持续性人为地剥夺睡眠时间,导致人们出现各种睡眠问题和心理问题,甚至出现精神障碍。睡眠问题、睡眠紊乱、睡眠疾病正在由医学问题变成社会问题。 社会越发达,有睡眠障碍的人就越多。美国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比我们高,全美有400多家像样的睡眠中心,我们国家没有那么多,现有的睡眠中心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解决睡眠障碍的需求。 史占彪:心理有问题的人常常睡不着觉,所以睡眠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心理问题。睡眠障碍是属于心理生理障碍——由于心理因素所导致的生理障碍,类似于厌食症、贪食症和性功能障碍。 现在很多人的问题是由心理问题造成的,但是中国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反而更愿意承认自己有生理问题。因为总感觉心理问题会被人耻笑,而生理问题会被人关怀。 睡眠是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中国快速发展期,城市化节奏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睡眠是生理、心理、社会三重矛盾的聚焦点,所以睡眠可以作为一个灵敏的指标,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睡眠当中找到答案。吃好、睡好是人类的本能,以前没东西吃,现在有吃的,吃不好;现在的床比原来的床好多了,怎么反而睡不着?一定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社会矛盾冲突把它扭曲了。这是在一定阶段,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的必然代价。 连睡觉的权利都剥夺了,活着还有什么尊严 《小康》: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职场人都不能按时就寝。您如何看待职场人拖延睡眠时间的问题? 陈彦方: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自然生态情况。而现在的生活节奏不是天人相应的。人体有生物钟,有本身的生物节奏,白天是阳,夜晚是阴。现在很多人的生物钟都被工作或者被娱乐活动打乱了。 现在的趋势是,中国人的睡眠质量越来越不好。一个原因是社会保障系统的不完善,所以很多中国人缺少安全感,幸福感不高。饮食、性和睡眠,是人的第一层需求,第二层需求就是安全感、幸福感。幸福感包括被人尊重、有社会归属感、个人价值能够得到承认和体现。 《小康》:很多人即便是躺下了,也睡不着,思绪翻飞。 史占彪:我们不像发达国家,这些地方制度相对完善,规则清晰,套路明确,有板有眼,所以人们活得有预期、明确、踏实、有安全感;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切都在变化发展之中,既要讲规则,更要熟悉潜规则,强调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有时候灵活性比原则性更重要。因为不懂得灵活,不熟悉潜规则,可能就没有机会给你去讲规则了。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感到很多方面的不确定,因此衍生出诸多焦虑、烦恼、纠结,因而也就放松不下来,当然就睡不着了。 《小康》:有一种现象非常普遍,许多职场人士并非不能按时睡觉,而是有拖延工作的习惯,在白天正常的工作时间拖拖拉拉,这样到了晚上他就必须熬夜工作。拖延症为什么会在职场蔓延? 史占彪:拖延是时代的陋习。整个社会都在制造拖延。明明是一年的活,现在非要让你三个月干完。不拖延,不拖延就会得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只有拖延才能活下来。 所以要学会在应付工作和享受工作中找到平衡。我们正在共同被社会的一种力量牵引,不管作为一个组织还是一个个人,要学会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面,根据自己的规律、特点,寻求科学的发展。不要纯粹迎合社会的需要,在保持社会规则,符合社会习俗的前提下,还要有自己的弹性。不要把个体牺牲掉了,去换取GDP的增速。 如果连睡觉的权利都被工作、社会责任等等因素剥夺了,人类就没有真正的尊严了。现代人的生命质量不高,我们需要唤醒自己对基本睡眠权利的尊重和关注! 中老年工作人群易受失眠折磨 《小康》:什么样的人容易发生睡眠问题? 史占彪:现在人睡不着有几个原因:有心事、过于关注自己、睡眠节律紊乱。 对一般人来说,吃饱喝足以后就出门折腾去,折腾成什么样就什么样!而对于心事过重的人来说,总想花最少的时间做出最大的成绩,老是在琢磨和纠结,这个想的过程非常消耗心理能量,会睡不着。有时候知识分子不如农民兄弟的幸福感强,老是想把自己光鲜亮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过于关注自己了。 睡眠节律紊乱的人,一会少睡,一会多睡,一会不睡,身体就会很迷茫,这主人叫我干什么呢?领导太乱,下属没法干。长期生活不规律,睡眠会受到影响。 陈彦方:中老年人是睡眠障碍的高罹患群体。今年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提出“关注中老年睡眠”的主题,以唤起全社会对该群体睡眠健康的重视。 中老年工作人群失眠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工作及精神压力大、作息无规律、各类疾病及不良生活方式等。长期失眠导致精神萎靡、情绪不稳、生活和工作质量下降等。 《小康》:根据调查,职场人士的“睡不好”主要表现为起床后疲倦、多梦、睡不踏实、缺少深度睡眠和入睡困难。这些外在的表现能说明什么问题? 史占彪:还是工作负荷和心理压力所致。解决方法是减负。入睡困难跟焦虑有关;睡时多梦跟神经衰弱有关;早醒跟抑郁有关。紧张不安、提心吊胆、焦虑、纠结、郁闷、无聊……这些现代人的通病都会导致睡不好。 睡眠专业医师少,睡眠研究落后 《小康》:普通人如何判断自己的睡眠质量? 陈彦方:早晨起来问自己四个问题:一是昨天我睡好了吗?二是,一觉醒来,昨天的疲劳恢复了吗?三是头脑清醒吗?四是,我对今天充满信心吗? 普通人的失眠有两种:一是正常心理反应造成的,比如有人中彩票后突然睡不着;二是有些白领、官员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睡不好,这是比较长期的,多数属于亚健康。 在医学上,衡量睡眠问题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疾病有四个标准:一是症状标准:入睡困难,半小时内无法入睡;易醒;比平时早醒一小时以上;或自己对睡眠的质、量感到不满。二是严重标准:自己感到痛苦、感觉失眠明显影响了自己的社会功能。三是病程标准:每周至少三次失眠,持续一个月,就属于疾病。四是排除标准:不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睡眠问题。 《小康》:很多人对睡眠问题有误解,认为只有睡不着才是睡眠问题。请问医学界对睡眠问题和睡眠疾病的区分? 刘艳骄: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出现睡眠问题,这种睡眠问题并不等于睡眠疾病,出现睡眠问题的几率大概在40%~45%左右。从事行政管理的或者大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大概有1/3左右都会出现严重的睡眠问题,甚至睡眠紊乱,很多人需要长期吃安眠药。 《小康》:作为个人,如何为自己营造良好睡眠?已经出现问题的如何治疗才科学? 陈彦方:良好的睡眠是身心健康的基石。医学实践证明,拥有健全的心态、强健的体魄、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合理营养的膳食等,是营造良好睡眠的基本要素。 一要学会睡子午觉,就是中午后最好小憩一会。二是晚上11点以前要睡觉,因为11点后人的内分泌等都会变化。三是建立、营造睡眠小环境,床就是用来睡觉的,不要在床上打游戏、工作等等。 出现失眠问题后,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现在个人在出现失眠问题后滥用药物的情况比较严重。要正确使用药物,吃安定类药物要有医生的指导。 失眠症的治疗应该是心理治疗结合躯体治疗,是内科、神经科、精神科等等科室共同参与的综合性诊疗程序。 《小康》:从宏观角度看,目前中国在睡眠研究领域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刘艳骄:我们国家的睡眠医学的专业医师太少,真正进行过系统培训的睡眠专业医师不足5000人,面对日益增长的睡眠障碍,我们有些措手不及。 我们还没有足够的、专业的睡眠医学科或睡眠中心。我们目前的睡眠中心,基本上都是医院自己搞的,现在基本上是这个科挂一点那个科挂一点,神经科、呼吸科、针灸科、中医科、心理科,都在看睡眠障碍。睡眠中心在中国是一个灰色地带。 从学术的角度,中国比国际上落后10到20年,对睡眠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很少,面对国际上蓬勃发展的睡眠医学,有关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学术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睡眠医学专业医师的培训;科研管理机构要增加睡眠研究的科研经费;医政部门在开设睡眠医学科或者睡眠中心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政策支持。 2010~2011 中国生命小康指数:77.2 文|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2011年3月,《小康》杂志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我国“生命小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中国生命小康指数为77.2分,比上一年度增加1.1分。 《小康》生命小康指数主要从居民健康满意度、居民健康水平、居民健康保障和措施等三个方面来衡量。其中,居民健康水平指标包括:平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被称为居民健康的“三大指标”;居民健康保障和措施指标包括: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等。 本年度生命小康指数的特点为: 1.居民健康满意度达63.2%,比上年度有所提高,但仍然较低。主要是因压力较大、工作时间较长以及睡眠不好引起。 2.从衡量居民健康水平的“三大指标”看,平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来看,逐年好转,甚至好于中等收入国家。201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3.5岁,比2000年提高2.1岁;2010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由2005年的47.7/10万、19.0‰下降到2010年的30.0/10万和13.1‰。 3.居民健康保障和措施都有所改善。至2010年底,全国医疗机构数达92.7万个,比上年增加20171个;医疗机构床位数达478.7万张,比上年增加37.1万张;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达560.9万人,比上年增加32.9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3206万人,比上年增加3059万人;全国有2678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3%,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庆提供的支持) 权重 2005年度 2006年度 2007年度 2008年度 2009年度 2010年度 2011年度 2011年度增减 居民健康满意度 30 58.1 55.0 56.7 56.9 59.8 62.4 63.2 0.8 居民健康水平 40 91.3 92.4 90.1 90.4 91.0 91.2 91.3 0.1 居民健康保障和措施 30 74.3 68.4 62.5 63.1 66.7 69.8 72.3 2.5 中国生命小康指数 100 74.0 71.5 71.8 72.2 74.4 76.1 77.2 1.1